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49章 (第1/2页)
秋泓摩挲着茶盏,忽然想起了什么:“十五、六岁时得了一场怪病?臬台可还记得,那是哪一年吗?” 幸而张唯贞曾是塘州父母官,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,他只略一思索,就算出了年份:“正是十三年前,武庙尚在时!” 闻此,秋泓眉梢一抬:“长靖三十三年。” 长靖三十三年如何? 若问朝中诸臣,溜须拍马者会说,长靖三十三年是秋泓登科,初入官场时。但若问旁人,兴许就会有回答称,长靖三十三年,是第一次“莲花案”案发时。 不仅如此,秋泓仍旧清晰地记得,当初在鹊山渡,他特地问过鹊山知县范槐,他侄子范数二到底是哪一年磕坏了脑袋。 范槐当时的回答,也是长靖三十三年。 所以,那年到底有什么玄机,竟叫这相隔几千里,平生并未相见过的两人不约而同地在那一年犯病? 秋泓拧着眉心,靠坐在太师椅中,沉思不语。 张唯贞见此,立在旁边不敢说话,梅长宜倒是上前低声喊了句:“师相?” 秋泓脸色有些发白,他摆了摆手,示意两人可以退下了。 张唯贞忙不迭地走了,梅长宜却站着没动。秋泓等了半晌,才发现这人仍立在自己身前。 他有些奇怪地看了梅长宜一眼,问道:“怎么了?” 梅长宜那双薄薄的嘴唇一动,视线落在了秋泓的身上:“出京北上这一路奔波辛苦,师相是旧病又犯了吗?” 秋泓清了清嗓子,敷衍道:“没有。” 梅长宜却不依不饶:“师相气色不好。” “就是累得,无碍,你先去吧,等外面有消息了,再来见我。”秋泓只想赶紧把他打发了。 梅长宜这才恋恋不舍地把视线从秋泓身上移开,他规规矩矩地拱了手,行了礼,慢条斯理地转身走了。 看着他离开,秋泓这才意识到自己那一直攥着太师椅扶把的手已有些紧得发疼。 “老爷?”李果儿知道自己不便多问,但还是忍不住叫了一声。 秋泓没答这话,他起身理了理衣衫,说道:“去把围在外面等着听风的那帮人撵走。” “是。”李果儿乖乖地回答,可答完,却像那梅长宜一样,也站着不动了。 秋泓顿时烦躁起来,就想要提声呵斥,谁知李果儿上前一步,从袖中抽出一封信,呈到了秋泓面前。 “老爷,”他小声说道,“这信上的字迹,有些眼熟。” 秋泓一滞:“哪里来的信?” 李果儿扫了一眼在旁看茶的小厮,回答:“今早,有人放进了老爷您的卧房。小的铺床时,在枕下找到的。” “我的卧房?”秋泓吃了一惊,急忙抽开信去看,只看了一行,他便立刻变了脸色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