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215 (第4/4页)
沪上后,日子过得十分艰难,可内心深处却充满了梦想和希望。 最后,大家一致建议,每两个月聚会一次,地点就搁在田根宝家。 宋阿娣笑嘻嘻地说道:“老田啊,比起来就你们家条件好了,看看有自己的房子,能自己做主,去个卫生间也方便。我们都挤在父母家里,平时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!” 田根宝和王慧珍笑着答应下来。 十多年来,大家一起在连队里走过,这个感情任谁也比不过吧?这座城市是冷漠的,而知青们之间却充满了温情。 因为,他们曾经是农垦战士,也是一起打拼过的战友。 吃过苦,受过累,经受过劳动锻炼。 回到城里之后,还有什么能难得倒他们? *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。 到了一九八四年,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,沪上又出台了关于“支边知青”的新政策。 那就是双知青家庭,都可以举家落户聚丰农场,符合条件的,可以把子女落到沪上。单知青家庭,符合投靠条件的,可以把一名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落到沪上。 这一年的初夏,随着新政策,乔莎莎也回到了沪上。 她住在外公外婆家里,她的mama还在连队里,和她爸爸生活在一起。 她一向是个独立能干的。 星期天,自己一个人换乘了几趟公交车,来到电影院,找到了田家小屋。见到元元和伟军他们,激动不已。 黎元元和儿时的小伙伴,也紧紧地抱在了一起。 几个人坐在地垫上,听乔莎莎讲述这两年连队里的变化。最后,田伟波好奇地问道:“莎莎jiejie,那个江慧勤去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