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561 小试牛刀 (第1/6页)
无论是从大唐前往倭国,还是从倭国前往大唐,都是只有两条航路可以航行。 一条便是所谓的北路,由难波城,也就是如今的大阪上船,而后穿过倭国本州与四国之间的濑户内海,再从博多城,也就是倭国的福冈出发,沿着朝鲜半岛、辽东半岛的海岸线,在登州上岸,再走陆路到达洛阳或者是长安。 第二条南航路,即由九州南下,沿南方的种子岛、屋久岛等,向西北横跨中国东海,到达长江口,或者进入钱塘江,再继续沿着大唐的运河北上,到达洛阳,奔长安。 而由于第二条航路,需要航行在无法及时靠岸,孤立无援的茫茫大海之上,所以很少有人会选择这一条航路。 倭国只有在与新罗、百济、高句丽关系紧张时,才会选择这一条路线,而因为这一条路线以这时期的航海技术来讲,完全无法做到所有船只均安然无恙,所以每次倭国人从这一路线到达大唐,都是损兵折将。 但也正是因为他们迫于无奈的选择,让他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后,这一条航路,甚至是比大唐都要熟悉。 这也是为何李弘沉没的四艘巨舰中,有一艘是沉没在了渺茫无边东海之上的原因。 而在这两条航线外,还有另外一条航线,所需时间则是大大缩减,甚至时间缩短到了十天之内,甚至所有航海条件都达到完备的话,三天即可到达。 这便是如今太子殿下李弘,在付出了一艘巨舰后,比历史上提前了一百年,发现了真正的南航海路。 三条巨舰被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