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0章  (第1/3页)
    这是鉴定瓷器的技巧,先看底款,再看器形,其次是纹饰,最后看釉色。    历朝历代瓷器的款识都不一样,笔法、字体、颜色都各有特色。    比如明代字体多用楷书款,但永乐、宣德、弘治年间有少数例外,清代顺治,康熙二朝亦为楷书盛行期,雍正则楷书款多于篆书款,乾隆时期篆书款渐多于楷书款,嘉庆以后篆书款遂成为主流,直到清末才又恢复以楷书款为主的趋势。    底款的书写非常严谨,都是由书法水平比较高的匠人来书写款识。    正品的款识一般书写水平都比较高,而且自然。    仿品往往再追求笔法水平的时候,忽略了自然二字,字体比较僵硬。    不过通过笔法鉴定瓷器,需要有比较高的书法鉴赏能力。    张俊平仔细看了一下底款,四个青花楷书,雍正年制。    字体,颜色,笔法都对,张俊平已经有了一大半的把握,这是一件正品。    翻过来再看器形,纹饰,釉色。    历朝历代官窑瓷器对器形都有严格的规制,也就是多大尺寸都有规定。    而不是匠人自己想生产多大,就生产多大。    张俊平已经非常肯定,这就是已经正品雍正粉彩过枝牡丹盘。    一件品相非常完好的粉彩大盘。    接着又看了其他的几件,都是雍正和乾隆时期的过枝花纹粉彩。    “这几件我都要了,多少钱?”    “这件雍正粉彩过枝牡丹盘是一对,一共算你二百八十块钱。    这件乾隆粉彩过枝莲花纹大碗,一共是四件,收你五百。    这件康熙珐琅彩瓷五福寿桃纹提把壶配有四个小茶碗,收你三百。    一共一千零八十块钱。”老人很麻利的报了个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