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9 (第3/4页)
殖民时期德国人修建的宅邸,解放后划分给个人所有。这些宅邸的建筑质量相当牢靠,尽管历经近百年风雨,但建筑骨架依旧坚固如初。只是外墙的墙漆有些斑斑驳驳的脱落了,因此看上去很旧,给人一种不整洁的感觉。 如今,这些房子的主人多数已经不住在这里,但因为它优越的地理位置——紧靠这所地区级三甲医院,几乎整个半岛地区的人们在身体有什么重大不适;或者当地医院无法对其病情确诊;又或者本身就已经知道自己身患重疾的情况下,大多会慕名前来就医。 因此,这些房子的主人们便将它们重新利用起来,在不破坏整体构造的情况下,里面的空间,被用木板隔成一个个小小的隔断间。一个隔断间里仅有一张木板床和一个半旧不新、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小柜子,摆靠在床头旁边,算做床头柜,上面放着一把盛热水用的暖水瓶。这样的房间基本上是租给上述那些来此求医,因为各种原因,无法办理住院,或者当日无法回去的外地人做短暂居住使用。 当然也有阮蓝这种需要长期居住的情况。这样的三甲医院床位相当紧张,因此,像阮蓝这种单纯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是不可能安排住院的,每天只要在约定的时间过去放射中心接受治疗就可以。 在这个寸土寸金的海滨城市,这样一间隔断间的价格一晚是五十元,像阮蓝这种长期租客,一晚上收四十块钱。 对于这样的价钱,阮蓝十分满足。要知道,医院正门不远处的一个宾馆,看上去条件能稍微好些,但也跟星完全不沾边,特价房都还要一晚一百二十块呢。因此,当找到这住处时,阮蓝就跟捡到元宝般开心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