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百六十七章 孔庆镕巧谏嘉庆 (第5/8页)
自然会依据功绩多少,为他们加以封赏。东海此次得以太平,朕心中也是高兴啊。”说着,便叫上了孔庆镕,准备先回清音阁。看着嘉庆喜悦的神情,孔庆镕也渐渐安心,看来阮元之事,或许也会有缓和的余地了。 孔庆镕自然也清楚,这日他与嘉庆所言,虽句句为真,却也并非临时应对之作。前来承德之前,他便已经熟读朱珪之言,加上自己又有徽班可以演出《四郎探母》,那这一切,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做下来了。 朱珪的遗信之中,对嘉庆为人品性,所重之事,都一一为孔庆镕言及,也正因嘉庆为人,素来重视“仁孝”二字,朱珪便也写得清楚,孔庆镕若与嘉庆言事,必定要从“情”之一字入手,言及自家父母子女恩爱之情,进而借助孔璐华进入阮家,如果能将阮元家中情况向嘉庆言明,嘉庆清楚阮元亦是重情之人,心中便会开解。接下来,孔庆镕则要将言语引入“仁”之一字,以孔家相传之仁为本,逐渐进入阮元为政之“仁”,这样嘉庆即便对阮元有所误解,也自然可以缓和许多。如果还有机会,则要对嘉庆言“功”,只因这时朝廷之内,阮元早已是督抚中以实干闻名之人,能言阮元之功,则嘉庆必然清楚,阮元乃是不可或缺的地方重臣,这样处断之际,自然也就会从轻发落了。正好孔庆镕请了徽班,便也借《四郎探母》之由,将阮元之事一一告诉了嘉庆。 对于“情”、“仁”二事,孔庆镕可以依计而行,但“功”之一事,若是阮元正好一时无功可称,却也不易出言禀明嘉庆。正好阮元遇难之时,也是海上决战之际,所以孔璐华看过书信之后,便有了打算,阮元归杭之前,那封写给王邱二将的书信中,将如何搭救阮元之法尽数言明。一方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