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八十四章 绵宁登基 (第2/6页)
一人听见,如妃自也听得清楚,皇后言语之中,不乏惋惜之情,可这种淡淡的惋惜之下,却是更加坚定的信念。 既然皇后话已至此,那么新君迎立之事,也就再无悬念了。 三日之后,几名侍卫将皇后谕旨带到了承德,眼看正大光明匾后并无谕旨,而皇后也同意了绵宁继位,一众大臣也再无异议,当即迎立绵宁继皇太子之位,随后便即整顿人马,携嘉庆梓宫南下归京,只等京中仪典齐备,便即举办绵宁登基仪式。 事实上,各人在嘉庆身边找到的匣子,也是嘉庆唯一一份写有继承人姓名的遗诏。嘉庆自癸酉之变以后,便一直不放心宫禁护卫之事,是以将原本在正大光明匾后贮藏的匣子取了出来,改为随身携带。不过,既然匣子之外并无其他谕旨,皇后也力主绵宁登基,新君继位一事自然再无争议。一场因新君之位引来的风波,不过数日便即平息。 绵宁南归之后,京城之内便开始筹备起登基大典,因嘉庆所留遗诏只写了绵宁继位大统,并非完整的诏书,是以内阁和军机处也一并议定,再重新拟定一道遗诏,并在绵宁登基之时告示天下。这道遗诏便由军机处起草,这几日登基仪典之事,也一并由军机处负责安排,每日各部都需要向军机处交送卤簿、朝仪制书,以备军机大臣参阅。而这一日,大学士曹振镛竟也备下了几部礼书,亲自从内阁入景运门,准备将礼书交给军机处内的军机大臣。 “曹中堂?您这也是……也是要去军机处吗?”不想正在曹振镛路过乾清门之时,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了他的面前,正是翰林院编修刘凤诰。刘凤诰看着曹振镛亲奉礼书之状,连忙走上前来,帮曹振镛拿下了几部礼书,一边也对曹振镛道:“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