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四十五章 米利坚国 (第4/6页)
方能维持经营呢。他和我年纪差不多,前些年正是盛年,所以经营之事,或许比其他人更上心一些。十三行嘛,若不是行商不得不破产查封,也就让他们父死子继,有些行商老了,也就开始渐渐亏欠,却也不过是寻常之事了。” “是吗,伍敦元、伍秉鉴……”阮元也渐渐记住了这个名字,只是他此时却还不知,自己可能会和这个十三行首总产生什么样的联系。 “砺堂,如今在广州贸易的西洋各国,大概是什么样子,可否请砺堂兄指教一二?”阮元又把关注重点放到了西洋商人之上。 “伯元,这西洋商人,今年来广州的商船共是一百零一艘,其中最多的,还是英吉利国。”蒋攸铦也将英国在广贸易之事,对阮元耐心讲解道:“英吉利每年能来广州的商船,大概有六七十艘,他们在十三行那边有一处商馆,专门负责通商贸易之事,那里被称作公班衙,又叫公行。听闻英吉利来船行商,每年通过这公行而来的就有四十多艘,其他还有一些商人,不属于这公行,但也要经过公行同意,才能来广州贸易,一般称为港脚商人,一年能来二十多艘船吧。此外荷兰国一年大概有五艘船左右,西洋尚有些小国,比如瑞国、连国,每年大概来一两艘船,这些小国商船加在一起,也就是英吉利商船的十之一二。大头还是在英吉利人身上。”蒋攸铦所言“公班衙”,实际上就是当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,在清中叶垄断着英国对华贸易,大多数英国商船也是东印度公司旗下。所谓“港脚商人”指的是英国本土前来的散商,散商也需要经过东印度公司许可,才能来华。瑞国、连国,则分别为今日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