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百七十章 阮芸台与金阮堂 (第2/5页)
想来,也不觉有些伤感。只是金正喜毕竟远来不易,又何苦在他面前抱怨仕途之事?想到这里,阮元也改变了话题,问金正喜道:“元春,你看这华山碑,笔法却是如何,相比于王右军、宋四家,是不是别有一番风景呢?” “是啊,老师,学生平日在朝鲜所见书法,也大多是上承右军四家的书札笔法,可这种刻于石碑上的文字,却又是大有不同,笔法端正,下笔从容规矩自不必谈,单说这笔力,能将所书文字刻于碑内,这笔力若是弱了,也是决计不成的啊?”金正喜道。 “是啊,世人囿于见闻,往往以为,书法唯一的样子,便是王右军、宋四家笔帖那般模样,可这自汉魏入唐的碑法,却是罕有人知啊。”阮元不觉叹道:“其实依我之议,这书法本有两派,最先可称之为书法的,便是这种碑上书法,汉魏书法,大抵因碑而行,之后由晋而入北朝,乃至唐初,碑法亦是天下风行之作。而王右军的书法,则只是贴法,贴法自然也是书法,却并非唯一的书法啊。入唐之后,唐太宗好贴学,由此贴法便开始盛传,入宋之后,竟致天下书法,皆以贴学为宗,这上古碑法,竟渐渐无传。若不是国朝多有古碑出土,同好又多有临摹,汉魏碑法只恐便成了绝学啊。” “是啊,老师之学,贯通古今,学生更是佩服啊。”金正喜也对阮元道:“国中亦有许多雅善书法之人,可言及书法,便只有右军、四家、赵孟頫之属,却对这汉魏碑学,全然不知。这便是老师所言‘虽好古,而不知古’之人吧?老师方才之语,学生听来,也是顺理成章,可若不是老师学问深厚,又如何能贯通古今,有此至论呢?” “是啊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